top of page

KnowledgeExtension

音樂.舞蹈
20161118115207821.jpg

音樂.舞蹈

Que.預告片裡面毛伊一開始對莫娜做了什麼?
Ans:唱歌跳舞

1.毛利人是天生的藝術家,尤其在音樂與舞蹈方面,可說是自然而然就流露出與眾不同的神韻。他們從傳教士那兒學習讚美詩的音樂與和聲後,再融合本身的傳統音樂,然後再發展成明朗愉快的節奏。

2.也許是吟頌的音樂多半屬輕快節奏,毛利人相當喜歡配合著音樂手舞足蹈一番,看來與夏威夷的草裙舞有些神似。

3.因紐西蘭境內有森林、火山等豐富的地貌條件,發展出和其他島嶼不一樣的音樂樣貌。大致有兩個種類,一種是朗唱風格Karakia,另外一種是歌唱風格Waita,這兩者特徵為持續平穩的速度齊唱和頻繁使用的附加節奏。在演出時這兩種風格經常會結合在一起,並配合傳統舞蹈演唱。

神話故事介紹

1.毛利人熱情好客,經常以隆重的傳統儀式來迎接貴賓。當客人被邀請進入會場,全部落的男女成員整齊肅穆地列在兩旁。對客人不鼓掌,不握手,不擁抱,也不接吻。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後,由挑選出的一名跑得最快的男子很快跑到客人面前。打扮成武士模樣,在客人面前做出各種鬼臉,並且來回舞動矛和劍。這一切都是用來試探客人的,如果客人不閃躲,代表他的來訪是富有誠意的。

2.有些部落是在客人面前丟下一根精工雕刻的挑戰棒,客人如果把挑戰棒撿起來,代表他是和平使者。然後婦女們開始高聲歡呼、歌唱,歌聲一停,男人便跳起『哈卡舞』,女人則跳起『波依舞』。

 

歡騰過後,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長者便走向客人,向他致以毛利人最高的敬禮--『碰鼻禮』。毛利人認為人的靈氣在頭部,通過突出的鼻尖可以與別人相通,碰鼻一下是互相通神,碰鼻兩下表示在一起呼吸和生存,有相親和友好的意思。

3.這種儀式,在毛利人的各個部落有所不同,有的是碰兩下,有的是三下,也有只碰一下的。按毛利人的習慣,鼻子碰得次數越多,時間越長,表示來賓所受的禮遇越高。

迎賓禮

Welcome Ceremony

190251.36611408_o.jpg

玻里尼西亞

神話故事角色介紹

Que.毛伊是誰?

Ans:南太平洋掌管海洋與風向的半神人

1.毛伊(Maui)

(1)半神,相傳爸爸是海神

(2)手握魔法魚鉤,能千變萬化,是人類與天鬥的代表

(3)就像是波里尼西亞的海克力士、后羿

2.希娜(Hina):月神,被毛伊拯救後,相愛結婚

3.蜜魯(Milu):死神,在冥界裡吞噬人類,是女神

32573196782_003655751b_b.jpg

Maui

​    毛伊

Mythological Story

1.拓寬天地:天地創始之初,天空男神與大地女神過於相愛,毛伊用他過人的蠻力,讓天與地分得更開,擴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空間。

2.延長白天:有別於中國的后羿將太陽射了數個下來,波里尼西亞的毛伊為了延長太陽的時間,利用魚鉤捆住太陽,然後把太陽打了一頓,迫使太陽公公延長白天的時間,晚一點下山。

 

3.蝦子的製造者:據說毛伊有一天身上流血,那些紅血就變成了龍蝦。

 

4.椰子的製造者:現在能吃到好吃的椰子,也是毛伊製造出來的。據說有一天,有一隻深海鰻魚王跑去調戲月神希娜,英勇的毛伊跟鰻魚王苦戰一番,最終英雄救美成功,救出了月神,接著就把鰻魚王變成椰子樹, 之後毛伊就跟月神結婚了。

5.釣起島嶼:為了增加人類居住的地方,毛伊用他怪物般地蠻力,將魚鉤丟進海洋中,把許多的島嶼拉上來。

 

6.帶來火焰的人:在毛伊的那年代,「已知用火」可不算老梗的意思。原本世界上是只有冥界與天界有火的,冥界將火以火山的形式噴出;天界將火以閃電的形式打下,毛伊受到人類的拜託,偷偷潛入冥界,趁著冥神蜜魯不注意的時候偷出冥界火焰,從此人類終於有了火焰,有了文明。

紋身介紹
moana100.jpg

​紋身介紹

Que.毛伊身上的圖騰有什麼意義?

Ans:他自己的故事

1.紋身在原住民文化中,本身就具備了像是勇氣、力量等等不同意義的象徵。在波利尼西亞的薩摩亞群島,不管男女都會紋身,因為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忍受紋身的痛苦,他就能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在任何時候都有勇氣去樂觀面對生活。而且紋身的完成代表一個人能承受極大的痛苦,並且通過神的審查,獲得當地社群的認同和尊敬,並象徵奉獻自己以守護家庭和部落,也意味著成為薩摩亞人真實意義中的「人」。

2.在薩摩亞傳統紋身文化中,男女的紋身圖案和名稱是不同的,而且堅決不能混淆。男人的紋身被稱為「Pe'a」這種紋身線條粗壯,位置通常出現在手臂、胸膛或大腿上,紋身師會在幾何圖形中填色,遠看就像穿了一條紋身袖子褲子。
 

3.女人的紋身被稱為「Malu」,線條較又細,圖案細小,圖案與圖案之間會有較多留白。並且Malu只會在膝蓋以下一寸和大腿之間的位置出現,就像穿了一條絲襪。能歌善舞的薩摩亞女人也會將類似的細小圖案紋在手上,從樣子來看有點類似印度的Henna。
 

4.這些紋身,不論男女,都是使用手工工具和各種天然材料製成的黑色墨水製成,而且不經過麻醉的。所以,在薩摩亞,經歷過紋身的人,會比較受尊敬。薩摩亞紋身的圖案都來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包含各種線條、幾何圖案、動植物、人等,也因為薩摩亞是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位於太平洋上,因此在薩摩亞紋身中,海洋元素是非常常見的符號,比如鯊魚、貝殼等,紋身師則通過這些元素的不同組合來講述不同的故事。
 

5.紋身種類:

(1)鯊魚牙齒:最常見,通常代表人的住所、權力、勇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性。在傳說中鯊魚也代表波利尼西亞人的神。
 

(2)貝殼:往往象徵著盾牌、保護和親密。貝殼類動物象徵伴侶和婚姻。烏龜殼則是長壽、健康、和平的象徵。

(3)太陽:通常代表財富、才華洋溢、個體強大和領導能力。太陽因為其週期性出現被視為永恆的標誌,上升象徵重生,但日落並不象徵著死亡,而是代表連接另外一個世界的通道。
 

(4)薩斯十字架:象徵元素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5)蜥蜴和壁虎:在波利尼西亞文化中,蜥蜴和壁虎被視為神的一種重要形象,也被認為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蜥蜴被看做一種能夠溝通神界和隱密世界的神奇生物,他也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並把死亡帶給敵人。
 

(6)矛頭:表示勇氣和戰鬥,也用於表示戰士。通常與其他符號結合使用,來表達一定的涵義。

 

(7)Tiki:這是一種用大木頭和石頭雕刻的人形圖騰,有著一種崇拜祖先的意味。
 

獨木舟
1486631097-966698941_n.png

​獨木舟

Que.他們的主要交通方式?
Ans:船

1.Drua:擁有雙船殼,在獨木舟中體積最大。

2.Takia:單船殼,而且船殼是掏空的。
 

3.Camakau:單船殼,船殼雖然被掏空但是有覆蓋物。

又稱「邊架艇獨木舟」(outrigger canoe)是在獨木舟的一側或兩側過,通過連接橫桿,加裝與獨木舟同向的小型舟艇或舟型浮材,分別成為一大一小的單邊架艇獨木舟,或者一大兩小的雙邊架艇獨木舟。邊架艇的一側或兩側附加小艇結構,既克服了單體獨木舟在風浪中容易橫向搖曳,甚至翻覆的不穩定性,又具備獨木舟輕便、構造整體性的優越,成為長距離和惡劣條件下水上航行的重要保證。而且,南島語族的筏船和獨木舟普遍設置風帆,為太平洋土著遠洋航行提供了穩定的工具,民族學家觀察到土著波利尼西亞人乘這類帆舟一天在海上航行145英里。」
 

4.Tabilai:戰船。雙船殼,擁有非常厚實堅硬的船頭與船尾,用來撞擊敵人的船隻。

飲食文化
goods_013441_208284.jpg

​飲食文化

Que.女主角在主題曲中有抱一種食物是?
Ans:椰子

1.主食:

(1)紐西蘭毛利人種植的甘藷、芋頭、洋山芋、葫蘆、麵包樹、椰子樹(從故鄉波里尼西亞帶來的)
 

(2)毛利人也帶了豬、狗、緬甸小鼠。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龍蝦、鰻魚等海鮮食物(但是他們帶來的熱帶作物無法生長,因此改吃恐鳥)
 

(3)平日是靠捕魚、打獵來獲得蛋白質
 

(4)澳大利亞飲食是指澳大利亞的飲食文化。澳洲原住民的飲食文化以狩獵採集到的食物為主,因此澳洲本土的動植物,如袋鼠等都曾是澳洲原住民的食物。澳洲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飲食文化受到英國愛爾蘭的很強影響。牛肉、羊肉和小麥成為澳大利亞人的主要食物。戰後隨著澳洲移

2.特殊食物:

(1)紐西蘭擁有特殊的地熱,毛利人的飲食文化中,利用地熱蒸氣便成為特有的烹調方式。有一種傳統食物叫「Hangi 」的石頭火鍋,先在泥窖裡放一些已烤熱的石頭,上頭放上以新鮮葉子包好的食物,再封上泥窖,利用石頭的熱氣燜烤,很類似台灣的烤地瓜,是毛利人的主食之一。
 

(2)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是維吉麥。維吉麥(Vegemite)是一種深棕色的澳洲食物醬,由釀酒業的副產品酵母抽提物經加工而得到,一般用於塗在三明治、烤麵包、烤麵餅和蘇打餅上食用(通常先塗一層奶油或植物奶油再塗Vegemite)。Vegemite味道極鹹,並微有苦味,其中富含維生素B群,特別是硫胺、核黃素、煙酸和葉酸。

 

(3)肉餡餅:有牛肉或羊肉。
 

(4)燒烤
 

​(5)巧克力棒

Group10   Let's learn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and have fun.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LinkedIn Icon
  • Black Google+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