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新聞內容,再想一下,
如果是你,你會......?
IF

我是新聞連結,
你可以點開來看更詳細的過程...

在2016年的今天,我們彷彿已經忘了黑人曾經是白人奴僕的歷史,又或是以為種族歧視早已隨着1970年代廢除種族隔離政策而結束。我們甚至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黑人運動員代表美國參與奧運、看到黑人演員獲頒奧斯卡獎項,在2008年更選出了首位黑人總統,這一切看似都很公平、很美好。
但存在於白人社會的歧視並沒有因着時間而被沖淡,近年更有塵躍紙上的跡像。黑人少年被無故槍殺、警方選擇性地執法甚至濫殺黑人無辜、黑人演員因評審不公而發起 #OscarSoWhite 行動等等都在告訴我們,種族從未公平過。
思考一下
Question
1.請為你的遊樂園制定遊客守則,並自省當中是否有對於各族群不公平之處?
2.就像對於黑人,大家常常有他們是文化弱勢的既定印象,我們在設計遊樂園時也可能會不小心套用這種印象而侵犯到他人,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3.每個文化都有其特色,我們要如何讓遊客感受到,在你的遊樂園當中,所有文化都是平等且多元的呢?
筆者在美國當交換學生時,指導老師特別上了一堂關於美國種族的課──與其說是「文化大熔爐」,其實多數的美國社會學者、甚至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其實更像一個「巨型沙拉碗」──因為不同的族裔、族群,其實雖然在大都會地區常常比鄰而居,卻仍然各自保有自己的文化、想法和價值,而不是完全地「融合」在一起。
由於先天資源的多寡之別,美國白人與黑人有「經濟階級」,產生「複製階級」──由於經濟上的相對富裕,白人從小便能獲得相對較好的教育,同時也有較高的機率進入高等教育體系,出社會後進入知名企業上班賺取較好的收入──然後再將這樣的經濟優勢,傳承到下一代。而在美國也有許多警察執法過當的例子,文章中即提到,如果今天一群人被懷疑犯罪時,警方最先開始調查的,也多半是黑人為主。
人皆有私心,且「物以類聚」──不論用什麼方式「分類」,其實一旦開始區分「你我」族群,便很難達到真正的公平,也無法真正杜絕(哪怕只是隱藏著的)歧視問題。但或許我們可以從正視結構不平等的現況,從真正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做起。
當然,沒有哪一個種族能真的完全了解身為另一個種族的滋味;也沒有任何人,必須完全照著對方的想法走──但只要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問題,並且真正關心、接納每一個人,同時關注彼此的「相同」勝於「相異」之處,相信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個不平靜的世界,還是能夠逐漸變得更加單純、美好與和平。
思考一下
Question
1.假設今天某遊樂設施的管制人員故意讓某族群的人優先使用該設施,身為遊樂園的主人,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文化大熔爐v.s.文化沙拉碗各有其優缺點,在你的遊樂園中,你想呈現出哪一種?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