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指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身處不同國家的文化或不一樣的環境中
而經受的一種困惑、焦慮的狀況,未必會產生嚴重後果。
有研究者宣稱,文化衝擊對跨文化旅居者的確有許多正面影響
蜜月期
過渡期
調整期
適應/融入期
文化衝擊四個階段
1. 蜜月期:新文化和舊文化之間的差別之處 會迸發出浪漫的火花。
(1)人們可能會愛上這裡的新奇的食物、生活的節奏、還有當地人不同2k7
生活習慣。
(2)就像大多數蜜月一樣,這樣的階段最終會告一段落。
2.過渡期:一段時間之後,新舊文化的不同之處漸漸越來越明顯,挫敗感和持續經歷不愉快的事情帶來的憤怒,新文化的興奮感最終會消失殆盡,導致人們對新文化產生抵制情緒,此階段最終要的變化是溝通。
(1)極度地思念家鄉
(2)對他國文化抱有敵對情緒。如不喜歡、不習慣他國禮儀
3.調整期:人們慢慢地熟悉了新的文化,並且形成了新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慢慢地尋找解決文化困難的方法,並且積極地接受這個新的文化。
4.適應/融入期:完全地融入進新文化,並且感到很舒適愉快。大部分人在這個階段自我定義為多元化人因為他們能夠同時從多個文化背景出發看待,解釋和處理問題。
Example

1.日本吃麵的最好誇獎方式就是吃的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我們覺得很不文雅。
2.印度一帶的傳統吃飯方式是「用手抓」,我們覺得很髒。
3.印度人點頭代表「不好」,搖頭代表「好」,跟我們相反。
4.如果在中國某些地方旅遊想品嘗一下當地的料理,可能會很驚訝的發現,這道特別的肉竟然是狗肉。
5.來自回教文化的人,看到普遍於美國以及歐洲文化的裸露服飾,
或是對感情露骨的表達,會感到很震驚。
1.有出國過嗎?看到甚麼跟台灣不同的文化?
2.在台灣縣市間是否就已經有文化上的差異及衝突?
3.對這些差異有甚麼看法?
bottom of page